《樑上有雙燕》
救護員送來一位滿身糞尿的獨居婆婆,她仍然神智清醒,可以清楚回答我的問題。
三天前,婆婆在家中跌倒了,就一直站不起來。
她想打電話求救,但電話太遠。
她一直叫救命,但大門關上了,鄰居聽不到。
她躺在地上,沒吃過一口飯、也沒喝過一滴水,人有三急也就只能這樣子拉,幾天都淹在自己的大小便裡。
直到今天,婆婆的兒子上門探訪,才發現她無法應門,在那灘穢物中不能動彈,故召救護車將她送院。
小弟穿上保護袍和戴上手套,把婆婆身上的層層白床單掀開,陣陣臭味隨之傳出。
而我相信,現場的救護兄弟應該比我吃更多苦頭。
因為婆婆來到我面前時,身上只穿著少許染污了的內衣褲。
我想,大概是救護員到現場時,把她滿是屎尿的衣服脫下,用幾張白床單蔽體,就盡快送院吧!
雖然婆婆可以清晰地交代來龍去脈,但她卻沒發覺自己一邊身癱軟無力。
最初我懷疑是中風,後來腦掃瞄發現:婆婆應該是撞到頭後腦積血,壓著腦部,引致一邊身不能動彈。
雖然婆婆其他地方沒有骨折,但那塊腦積血還是要動手術移除的,需立即入院。
小弟向兒子解釋時,他顯得憂心忡忡。
獨居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無法求救,幾天沒吃沒喝,身陷自己的大小二便之中,無助地等待死神降臨⋯⋯絕對不是新聞。
有的是急性中風之後半身癱瘓,有的是跌斷腳,有的是發燒,有的是低血糖,背後的原因多不勝數。
幸運一點的,可以按到平安鐘,有些每天都有福利機構送飯,有些每晚會收到兒女電話,有些鄰居會兩三天就拍一次門;至於斷六親的獨居老人,不幸的話,可以真的失救致死,到家中傳出惡臭,才會被發現過世多時。
進老人院也不一定好,環境舒適的實在是少數。
當年念書,跟社康護士到過西九龍舊區的老人院。
說得難聽一點,那邊的情況簡直就有如流水作業的工廠一樣。
容我引用《賤熊2》的對白問一句:「Person or Property?」
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;養兒防老,積穀防飢」這些話,可能對大部分人來說,已經是脫節了。
在生活迫人的香港,每天營營役役,為口奔馳,小弟十分理解。
可是,雖然忙於工作,但我還是要藉此提醒各位子女,當然還有自己——要盡量多一點抽空陪伴父母。
白居易《燕詩》(節錄)
一旦羽翼成,引上庭樹枝。
舉翅不回顧,隨風四散飛。
雌雄空中鳴,聲盡呼不歸。
卻入空巢裡,啁啾整夜悲。
燕燕爾勿悲,爾當反自思。
思爾為雛日,高飛背母時。
當時父母念,今日爾應知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『給學護的話』
我不想給自己塑造一個老海鮮的形象,高高在上的說「一蟹不如一蟹」,我想善意地、如朋友般,分享自己的心情。
各位學護,我知道你們在場看著屎撈人婆婆,應該心情複雜,或者你在想:
1.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幫,待護士叫再做
2. 我幫不上忙就不要多手吧,會被罵的
3. 我是來學習觀察的,雙手不沾屎尿屁
4. 我看應該夠人了吧,不必我多事插手
5. 啥?(真心膠、天然呆)
作為全九龍其中一間最忙的急症室,我很希望後輩能夠在最短的實習期內,帶走最多的經驗。
面前你的所見所聞,是我們這一個行業必須經歷、有血有肉的現實。
來實習的同學們,如果你羞於啟齒但又想幫忙,我懇請你戴起手套,踏前一步,就用身體語言,讓我們知道你樂意伸出援手。
女皇急症這裡出了名是戰場,有手有腳的就是士兵,我們不會嫌多一雙手的。
再者,我們都不是洪水猛獸,不會吃人的,所以根本不用怕!
當然,我也要在此感謝那一位主動幫忙的同學。
下次,如果再有機會的話,希望同學能夠積極一點,參與我們的工作,讓你將來可以和其他人津津樂道地分享--在戰場上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的精彩見聞!